抓痕障碍和自伤行为有什么区别?
8
2023-05-09
抓痕障碍(Excoriation Disorder)是一种精神障碍,特征是不断刮、挑、抓自己的皮肤,导致明显的皮肤损伤与创伤,并常常造成严重的疼痛与痒感,同时严重影响个人形象和社交互动。抓痕障碍常与强迫症、焦虑症、抑郁症等并存,属于精神心理治疗的范畴。一旦被确诊为抓痕障碍,接受治疗是非常必要的。
然而,在治疗的过程中,患者也可以逐渐学会如何自我控制自己的创伤行为,习惯机械性的解决方法代替自我伤害的习惯,实现自愈。
以下是一些自我控制方法:
定期使用滋润的护肤霜,让皮肤状态保持良好、湿润。
发现自己进行创伤行为时,立刻用冷水冲洗、敷上冰袋或贴上切片切好的生姜等物理刺激缓解痒痛,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。这样可以避免创伤情绪反弹。
寻找身边的支持人士,寻求帮助。可以制定自己的手势语言,向周围人示意。也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,比如看电影、锻炼、尝试新的爱好等等。
最终,患者还需要养成调节心态的良好习惯:
接受正面意义的建议、帮助,增强自己的信心。
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保持规律的生活。
学会放松、缓解压力,比如参加瑜伽课程、冥想、按摩等等。
注:治疗抓痕障碍仍需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的指导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疗愈。
本内容仅供知识科普使用,不能替代专业诊疗,请以就诊医生,动物护理,植物培育等专业人士为准。
如果你觉得好,可以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,本文链接https://www.jkbk.cc/wiki/66445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果有侵犯你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我们将进行删除jkbkcc#163.com(#修改为@)。
抓痕障碍 | ||
概述 | 病因 | 症状 |
就医 | 治疗 | 日常 |
知识问答 |